目前國內安卓手機已發(fā)布9款TOF新機,而智能手機在TOF這一市場還未止步,因為明年這一領域將迎來又一重磅大咖。
今年曾早些時候,天風國際分析師郭明錤最新預測指出:預期3款新2020 iPhone均配備前置Face ID,有2款新機型會配備后置ToF。同時,部分華為的高端機型采用前后ToF。預測華為在2019與2020年配備前后ToF手機出貨量分別為約1200萬與2700萬部。
“大咖”的加入意味著TOF應用領域更為成熟,而業(yè)內一位深耕于TOF的人士也預曾表示,目前3D產(chǎn)業(yè)鏈逐漸成熟,主流廠商在積極推廣3D攝像功能,TOF明確成為主流方案,并預測2019年、2020年全球帶TOF的手機出貨量分別達0.5億部、1.5億部。
在市場人士看來,TOF技術是比結構光更合適的3D視覺成像技術,一方面TOF前置鏡頭也能應用于面部解鎖等場景,而且衍射的點比結構光更多;另外一方面,TOF有效距離更遠,傳感器模塊少,體積小、成本低,在應用體驗上更好,其后置預計將推動拍照進入立體3D時代。
2019年TOF新機出貨約0.5億臺
2018年11月份,OPPO在R17 Pro上,首次搭載了TOF 3D立體攝像頭,在發(fā)布會上就TOF這一技術的原理,OPPO官方給予了較為詳細的說明,其表示,TOF技術相當于在傳統(tǒng)的2D XY軸的成像基礎上,加入了Z軸方向的深度信息,最終可以生成3D的圖像信息,所以對于所生成的3D圖像信息精度的評判維度,要加入Z方向也就是縱向的精度,這也正是所有3D成像技術的關鍵。

接著在2018年12月份,Vivo在其vivo NEX雙屏版上搭載了3D TOF攝像頭;同時,作為收官之作,榮耀在其V20上也搭載了3D TOF立體攝像頭。
其中,華為Mate 30 Pro前后置均搭載了TOF、華為P30 Pro后置也搭載了TOF立體攝像頭。
而對于華為P30 Pro取消了Mate20系列中的結構光設計,華為李小龍曾介紹道,結構光雖然比TOF更準但也有個弊端,比如參考蘋果的劉海屏就能發(fā)現(xiàn)。所以華為希望在這種各有利弊的設計上權衡,在不同的產(chǎn)品上創(chuàng)新,第一是消費者也愿意有更多選擇,第二華為可以在不同的技術上可以試探。
有意思的是,其實,2019年除了華為兩款機型外,三星在其S10 5G、Note 10、A80上均搭載了帶有TOF的3D立體攝像頭,同時,LG在其G8這款機型上也同樣搭載了TOF攝像頭。
據(jù)統(tǒng)計,2018年全球發(fā)布了3款TOF攝像頭的手機,而2019年發(fā)布了6款帶有TOF技術的攝像頭。
據(jù)悉,在TOF供應鏈端,目前手機TOF的攝像頭芯片供應商主要是索尼、松下和PMD,其中索尼的占比最大;TOF模組供應商主要為舜宇光學、歐菲光、丘鈦科技和信利國際,而舜宇光學的占比最大。
那么今年全球TOF新機出貨量情況又如何呢?據(jù)一位業(yè)內人士預測,2019年全球帶有TOF的手機出貨量約為0.5億臺。
預估2020年將達到1.5億臺
在3D解決方案中,手機廠商們多采用結構光和TOF。談到結構光方案,業(yè)內人士頗為熟悉,蘋果在其iphoneX中首次采用結構光技術來實現(xiàn)人臉識別,前置攝像頭中點陣投影器發(fā)射數(shù)萬個光點投影在用戶臉部,繪制出三維建模的立體面普,紅外鏡頭則會讀取分析并進行匹配對照。
后續(xù)安卓陣營的小米、OPPO分別在小米8、OPPO Find X上采用結構光方案,結構光由于測距較近,而且對照系統(tǒng)要求較高,目前比較成熟的應用場景為面部解鎖,面部支付等面部識別相關應用,難以拓展到AR、VR等應用上。
TOF技術憑借著其不容易受外界光干擾、刷新響應速度和識別精度相關較高等優(yōu)勢,包括消費電子(虛擬現(xiàn)實、人臉識別、體感交互)、新零售(手勢識別、客流統(tǒng)計、行為識別)、智能安防(人臉識別、行為分析等)、工業(yè)自動化(自動避障、測量測距、感知定位等)、醫(yī)療電子(增強現(xiàn)實、遠程交互等)和汽車電子(輔助駕駛)上。
在消費電子這一領域,TOF方案正快速發(fā)展,在手機端,TOF方案主要用與刷臉支付解鎖、3D人臉建模、VR、AR等應用。
而據(jù)傳明年蘋果也將在其iphone上搭載TOF方案,這也就意味著TOF的應用將更加成熟,明年TOF市場將更顯熱鬧。
隨著TOF在手機端的快速滲透,有人預測,2020年全球TOF手機的出貨量將達到1.5億臺,而2021年預估將達到5億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