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債達新臺幣120億元(約合人民幣24.35億元)的福聚太陽能,在2015年5月13日向法院聲請破產。
福聚太陽能是由李長榮化工(榮化)轉投資的子公司,2014年總資產為新臺幣22.8億元(約合人民幣4.63億元),負債則高達新臺幣143.08億元(約合人民幣29.03億元),在2015年4月7日曾向法院聲請重整但遭駁回,4月15日提出抗告無效后,董事會決定宣告破產。
臺灣除福聚太陽能外,還有另一家跨入多晶硅領域的太陽能廠商寶德能源。寶德雖然產線完備,但建廠完成后碰上全球多晶硅產能過剩,價格直線下滑未能進入量產。
中國大陸內地以輸出能源的方式來轉換多晶硅產能,仍在繼續(xù)擴產中,加上OCI、Tokuyama等國際多晶硅大廠產能也在提升,使多晶硅的價格在2015年內就已經在低位基礎上再次下滑了二成多。
價格走低讓寶德能源的成本劣勢更加明顯,開工就等于虧錢。所以福聚太陽能的破產等于宣告臺灣太陽能供應鏈的上游材料正式下課,臺灣以后的多晶硅市場將更多是以加工貿易渠道供貨到中國大陸的方式運作,再回流到全球市場。
目前中國大陸的多晶硅產能集中在四川、內蒙等地,多晶硅價格從2007年的每噸350萬元,一直跌到180萬元、70萬元、30萬元。2013年以后穩(wěn)定在每噸12萬元左右,逼近制造成本。